您好,欢迎访问生活网 |注册 下载手机客户端

黄山

更换城市
会员卡
购物车0
首页>> 自媒体频道>> 本地资讯>> 热点>> 黄山屯溪镇海桥修复拟10月份开工 2021年底完工

热门资讯

黄山屯溪镇海桥修复拟10月份开工 2021年底完工

查看:7071作者:安徽网   2020-09-16 17:47

9月15日,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受理《屯溪镇海桥修复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根据有关规定,9月16日将受理情况予以公示。

0e068f22b9a4c00e96c7cbdec035cbb1.png

项目图

拟今年10月动工修复,明年12月完工

镇海桥又称“老大桥”,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三江口,始建于明代1536年桥边旧有“屯浦”之称。古桥是联系黎阳古镇和屯溪老街的重要通道,中间桥墩处有“禁止取鱼”四字。镇海桥是屯溪历史重要的建筑标志,也是我省现存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桥之一。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原有勘测资料,水毁前镇海桥整体保存较好,结构较稳定。主要病害为河水对桥墩冲击和基础的冲刷,对该桥安全隐患较大。2020年7月7日上午9时50分左右,镇海桥因连日降雨,洪水暴涨,横江、率水河水水 位上涨,镇海桥主桥冲毁,桥面冲击倒塌,桥墩受损严重,行人无法通行;其中镇海桥影响范围内的两侧驳岸挡土墙、游步道、埠头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坍塌。

c550b7f2441cb0272581b7c14d97de33.png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屯溪镇海桥修复工程总投资4980万元,其中用于环保投资68万元。施工期14个月,预计2020年10月动工,2021年12月完工。  

该项目是在屯溪镇海桥原址基础上按照原桥形式修复,并对镇海桥影响范围内的两侧驳岸进行维修加固。修建前后,镇海桥全长都是131.2米,桥面宽度约7.53米, 通行宽度6.59米,跨径12.88~14.8米,为步行桥。设计水位为50年一遇洪水位为130.1米。

镇海桥整体石料约有5800余立方米,其中:青石板桥面约120立方米,石栏 杆约60立方米,红麻石拱券、分水尖约 1640立方米,其余为桥身墩台侧面石料及拱腹石质填料。其中,打捞出的石料约 80%用于重修,其余 20%外购,主要来源于黄山各老矿口、旌德、广德各地。无法再次利用的镇海桥石料(约 1160立方米)由市容部门统一协调调度,其中有价值的构件或可建立专门的陈列馆收藏。

镇海桥水毁前,桥面为青石板,长度不等,部分青石板断裂,但未有大面积缺失。根据设计方案,修复桥面仍采用厚度100mm,宽640-670mm的青石板,其中80%原材料来源于打捞的原有青石板(该部分青石板为1990年维修时更换石板,整体保存较好)。

cc87b76dc58f22d425ac05b359a87057.png

修复后示意图

将用混凝土保护桥墩,恢复东西两头石阶

古桥水毁前为红麻石石质栏杆,上下二道条石榫接干砌。底部凿有排水孔,白灰勾缝,栏杆石材整体保存较好。本次修复后仍为红麻石石质栏杆,为上下二道条石榫接干砌。底部凿有排水孔,顶面作弧。

水毁前抱鼓石仅为西侧两个,且已破损严重,望柱顶部缺失。本次修复按现有样式在东、西两侧桥头补齐抱鼓石及望柱顶。上部结构是由主拱圈和拱上建筑组成的。拱圈是拱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根据设计方案,本次修复后上部仍为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六墩七孔石拱桥,红麻 石拱圈;红麻石条石浆砌。桥墩、分水尖水毁前,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钢筋混凝土桩基及承台结构,混凝土保护墩柱。因河水冲刷,保护墩柱底部均存在较大空隙,河床砂石流失。根据设计方案,本次修复后下部结构按照水毁前原样修复。共设置6个桥墩,混凝土保护墩柱,分水头石头翘起,造成船头状。桥墩外部金刚框墙,铁锭拉结。

本次修复后,桥墩内部设置加强措施:从承台起,设置结构柱,柱顶高度在满跨位置。而墩身砌体结合结构柱一起,形成整体受力体系,墩身内部填料采用 钢筋网片的形式兜底,防止填料流失,并在砌体内分层设置钢筋拉结网片,达到整体受力的结果。

水毁前,承台、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本次修复采用钢筋混凝土,每个承台下部设置 1.5米混凝土封底,下设置 2 列共 8 根钻孔灌注桩基础。  

根据光绪《募修屯溪石桥志》,镇海桥两侧桥头原有石阶连接两侧道路;1984年,升高老大桥两端路面,拆除原有台阶,1990年9月,镇海桥桥面进行翻修,禁止机动车辆 通行。本次修复,将按旧志恢复东西两侧11步石阶并修复斜段石栏杆。每步石阶东西约 宽0.49米,南北宽为7.53米。水毁前,栏杆底部凿有排水孔,地表径流经栏杆底部排水孔排放。本次修复按照水毁 前原样修复。 

水毁前,镇海桥东西两侧驳岸均为重力式驳岸挡土墙。本次修复工程对桥主体西侧(黎阳侧)和东侧(屯溪侧)上下游驳岸进行维修加固,采用块石浆砌挡墙,为重力式驳岸挡土墙。

041b67775b3dbf0765d186d30b72458c.png

监测点示意图

重修镇海桥有重要意义

环评报告书称,镇海桥不仅是黄山市中心城区城市的徽文化传承和徽州人精神的实物载体,更是黄山市对外文化旅游宣传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

项目建设不仅修复水毁镇海桥,保护国家级文保,恢复屯溪老街和黎阳老街联系的重要交通桥梁,也延续了镇海桥的历史价值,还原了镇海桥的桥梁结构,重现 了其独特的防洪及水利科学技术,为研究人员研究徽州地区乃至我国古代石拱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镇海桥明代建成后,因水毁,清康熙年间两度重修,距离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至今亦有320年历史,是屯溪历史文化载体,历史上它是联系黎阳古镇和屯溪老街的唯一交通桥梁,也是必经之地,直至水灾前仍在使用,它见证了屯溪社会发展历程,作为屯溪乃至黄山市的一个重要地标性古建 筑,承载着徽州地区几辈人的记忆,对人民生活和社会需求具有极大意义,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镇海桥是特定的自然环境、特殊的民族风情和特别的历史进程 有机结合的产物,作为历史的见证,社会变革的遗存,科学技术的结晶和文化艺术的记录, 其珍贵的文物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对古时屯溪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且其使用功能延续至今,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镇海桥桥长130余米,六墩七孔石 拱桥,横跨横江两岸,其结构科学,桥体坚固,它独特的防洪及水利科学技术提供了了解 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途径。是古徽州地区现存不可多得的明代大型石拱桥之一,体现当时劳动人民克服天堑的智慧和工匠的精湛技艺,对研究徽州地区乃至我国古代石拱桥具有重要意义,亦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7f90f26e7b2362a8b34ed3457186598b.jpeg

镇海桥修建历史及历次维修有据可考,且在2019年编制镇海桥维修设计方案,方案编制过程中,已对镇海桥进行全面勘测,其形制特征、材料等均有详细记录,这是镇海桥修复可行性的必要前提条件,古桥原形制得以保障。镇海桥修复工程距离受灾间隔时间短,相关信息缺失可控制在最低限度,也最大程度保障镇海桥修复的完整性。  

镇海桥为全石结构桥梁,石材强度高,其遗存构件找回及可利用率高。在填腹石内部,打捞出刻字石料、望柱、经幢等石构件,极具研究价值。镇海桥修复工程将利用古桥原构件,因无法找回或破碎严重不可利用的构件,均可采购同材质石材予以添配,加之镇海桥原构件找回和利用,使得修复工程的原材料得以保障。

黄山市是文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境内古桥遗存较多,且历年均有维修工程,因此, 古桥维修的工匠和技术传承完整,修复工程原工艺亦有保障。镇海桥是皖南地区乃至安徽省重要的文物遗存,各级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镇海桥灾后修复工作,将对灾后修复给予最大支持和保障。

dc0539e4525148a3cfc60528a0576f1f.jpeg

镇海桥将这样修建

全桥施工在枯水期完成。施工前,要对镇海桥残存的墩身、分水尖、桥台清理,清理前务必详勘记录,逐层绘制测绘图纸。所有构件拆除前编号。根据原形制及图纸设计要求,展开分类理料工作。重要部分应进行1:1放样试拼,经分类整理,可利用与修复工程的材料进行统计登记,发现缺损的构件应用同材质石 料补配,并按原工艺做表面加工。

根据设计方案,基础及墩台由混凝土构成,承台以上墩身石料砌筑,施工中应注意外露面的平整美观、确保墩台的设计坡度和表面的平整。掌握好施工砌缝工艺。掌握好拱脚的砌筑工艺。共设置6个桥墩,混凝土保护墩柱,分水头石头翘起,造成船头状。桥墩外部金刚框墙,铁锭拉结。拱圈是拱桥的主要受力部分,其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程序进行。各拱圈应对称同步施工。桥面地面青石板铺设、栏杆、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等附属设施施工。

由于桥墩设施并非完全截留,保证了生态基流,来水不受影响,同水毁前比较,项目运营期河流流速、流向、水位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对横江、渐江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小。

镇海桥修复工程中,主体桥梁在原址基础上按照原桥形式进行修复,保持原有建筑风貌,修旧如旧,与老街传统风貌相协调。不对原有建筑形式进行 改建,不新建建筑。项目建设符合《屯溪老街保护整治更新规划》要求。


会员打赏列表

精品文章推荐

文章回复

上传更多图片
copyright 2013-2113 www.toshopp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网版权所有 - 雪苑传媒旗下&黄山生活网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皖ICP备18016360号